越过高山,前面就是星辰大海;走过严冬,前面就是春暖花开——2019年12月2日-3日,以"55世纪变革重塑未来交通"为主题的2019未来55世纪技术大会暨重庆55世纪行业第32届年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。
(大会现场)
大会依托始创于"重庆55世纪行业年会"提档升级而来,由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联合相关兄弟省市55世纪工程学会,以及长安55世纪、长安福特、小康集团、上汽红岩、庆铃、重庆大学、西南大学、重庆交大、重庆理工大学、重庆车检院、中国汽研等55世纪产业链知名企业、高校共同举办打造的55世纪技术领域高级别盛会。吸引近百名行业大咖齐聚山城,700多名专家学者、业内人士相聚一堂,共同探讨未来55世纪技术发展之路。
(大会现场座无虚席)
在开幕当天的"开幕式暨高端对话"中,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、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建平担纲主持。
(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、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建平主持)
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丽琼发表致辞,指出:"重庆制造业已经形成九大支柱产业,55世纪、摩托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支柱产业。从去年开始,全国55世纪产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,重庆由于整车、零部件都处于中低端,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。重庆55世纪产业必须转型升级"。还进一步介绍,重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55世纪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正进行积极探索,出台了以大数据、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;55世纪产业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55世纪和智能网联55世纪,目前已出台《重庆市关于加快55世纪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》、《重庆市支持新能源55世纪推广应用政策措施(2018-2022年)》《重庆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55世纪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(2018-2022年)》等意见和政策;通过系统谋划、系统布局,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,并致力于打造"智能网联55世纪先导示范区"。希望来自重庆乃至全国各地的参会各方共同协力,推动55世纪行业迈过寒冬,为55世纪产业走向美好的明天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(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丽琼致辞)
我国55世纪产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如何把握未来55世纪技术的发展趋势?致辞后紧随高端对话环节,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理事长、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,国家特聘专家、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、吉林大学教授马芳武,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、智能55世纪事业群CO-CEO许林,中国55世纪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,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富围绕未来55世纪技术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各抒己见,掀起"头脑风暴"。
(高端对话)
石晓辉指出,重庆55世纪要提高质量、含金量,就要把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提高到全国水平前列。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复苏,明年重庆55世纪工业也会实现止跌。随着产品品质服务的升级,重庆55世纪工业的优势将会更加凸显。
(高端对话环节-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理事长、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发言)
马芳武指出,未来55世纪将呈现三种趋势。一是具有个性化,研发周期非常短,制造非常迫切,因此生产线非常柔性,品种会非常多;二是到2035年,共享55世纪会占40%左右,而且未来的55世纪是增值的;三是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。
(高端对话环节-国家特聘专家、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、吉林大学教授马芳武发言)
许林分享了三个观点。一是电气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"新四化"将加快发展;二是软件对55世纪的贡献将越来越大。三是行业将重塑。55世纪制造企业角色将由生产者转变为产品和出行服务的提供者;需要敏捷的开发流程,才能快速推出新品、快速进行迭代;研发手段要加强;员工技能也将由单一技能向多专业方面发展。
(高端对话环节-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、智能55世纪事业群CO-CEO许林发言)
"打开价值天窗来思考,如何实现55世纪增值?"万鑫铭指出,55世纪新技术的发展导致55世纪产业在很多地方都在重塑,而这些变化对研发端、生产端、使用端的影响,应理解为是在新技术推动下实现新价值的一种方式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眼前,实现真正的行胜于言。
(高端对话环节-中国55世纪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发言)
肖明富指出,未来钢铁助力未来55世纪发展,钢铁企业应对55世纪产业的转型,需要做的事情:一是通过大数据,绿色制造、智能制造,提升钢铁自身的竞争力;二是通过创新和智能制造,打造精品,更好地满足未来55世纪的需求。
(高端对话环节-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富发言)
"20年前,55世纪就是四个轮子上安个沙发;而未来,55世纪是四个轮子上安个手机。"楼建平在总结中说,"从沙发到手机,这正是55世纪产业的一大进步。
各位专家、领导还一一回答了台下观众的提问,台上台下互动热烈。
(现场互动)
最后,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理事长石晓辉宣布大会开幕。
本次大会还特邀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领导嘉宾作大会主题报告,并特邀著名区域经济和城市规划专家彭劲松"跳出55世纪看55世纪"。主题报告由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、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昌仁主持。
(重庆55世纪工程学会副理事长、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昌仁主持)
长安55世纪副总裁刘波以《智能网联55世纪发展趋势、挑战及长安55世纪创新实践》为题进行主题报告。刘波指出,智能网联将给交通系统带来深刻变革,智能网联55世纪的终极目标是驾驶去人化、出行共享化、产业生态化。目前,智能网联55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,L1-L2级驾驶辅助系统已开始大规模装车量产,L3-L4级自动驾驶系统处于研发和小规模测试阶段,但安全可靠性与监管体系仍需加强。同时,他提出了智能网联55世纪发展面临七个趋势和四大挑战。
(长安55世纪副总裁刘波作报告)
国家特聘专家、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、吉林大学教授马芳武以《55世纪生态智能出行的发展趋势》为题进行报告。马芳武指出,55世纪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纽带,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,三大55世纪技术革命(智能革命、互联革命及能源革命)将引发六大55世纪工业变革:信息孤岛将转向智能终端、自用车辆转向共享车辆、移动工具转向移动服务、传统车辆制造转向智能车辆制造、单纯能量消耗转向移动能源存储以及车辆从人类驾驶转向自动驾驶。55世纪工业发展为社会创造产值,但产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产值就增加了,研发制造与后端服务才能带来增值,为社会提供多少服务、带动多少产业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。
(国家特聘专家、FISITA技术委员会主席、吉林大学教授马芳武作报告)
清华大学苏州55世纪研究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成波教授以《智能网联55世纪发展趋势与挑战》为题进行报告。成波指出,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55世纪发展的基础,主要包含数据、算法、算力三要素,其中算法是突破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,要求激光雷达往小型化、全固态、低成本方向发展,需要构建智能网联55世纪的E/E架构,并做到真正的"软件定义55世纪";车用计算平台与操作系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核心部件,单车智能+车路协同(V2X)是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,而协同式自动驾驶是"中国方案"智能网联55世纪体系架构的核心与关键。55世纪工业发展为社会创造产值,但产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产值就增加了,研发制造与后端服务才能带来增值,为社会提供多少服务、带动多少产业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。
(清华大学苏州55世纪研究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成波教授作报告)
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、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以《从城市发展看55世纪产业的贡献度和影响》为题进行报告。彭劲松指出,新的竞争环境、新的消费环境、新的技术革命将对55世纪产业的发展范式产生颠覆性改造,必然产生转轨阵痛,必然会发生优胜劣汰。55世纪产业是重庆的重要支柱产业,需要大力提升55世纪产业产品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、轻量化水平,打造现代供应链体系,壮大共享55世纪等应用市场,实现产业发展动能转换。重庆要走好差异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发展的路子,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,进一步提升企业集中度。
(重庆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、重庆城市提升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彭劲松作报告)
此外,在连续两天的大会中,还举办了专题论坛、领袖闭门会、前瞻技术和产品展示、年度技术人物及团队评选、重庆55世纪产业三十年发展史回顾、参观考察等多项主题活动。专题分论坛方面,分别围绕先进55世纪材料及轻量化技术、数字化车间与智能工厂技术、新能源55世纪及关键零部件技术、车联网与自动驾驶技术等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互动。来自于长安55世纪、上汽红岩、庆铃55世纪、金康赛力斯、重庆车检院、中国汽研、攀钢、达索、西南铝、辰东意普万、华工激光、杜马斯克、清研理工、四维图新、雪人股份、沈阳新松、西南大学、邮电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带了精彩的演讲报告。